首页 栏目首页 > 利率 > 正文

天天快讯:一地曝光,全域整改,一档节目让这里的干部动起来

“这个路口很危险的,我每次走到这里都要停一下再过去,以前还有行人被车撞到。”湖州南浔区石淙镇冯家渡桥下的人行道附近,一位骑电动车的行人指着身旁的路灯说。只见一排十几盏路灯全部失效,周围漆黑一片。主干道上,大小车辆往来频繁,一盏盏尾灯在夜幕里快速划过。

湖州南浔区石淙镇主干道上路灯失效。图/《看见》栏目


【资料图】

在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《看见》栏目组的镜头里,这样需要“摸黑前行”的农村公路不在少数。

节目中,一位南浔区双林镇的村干部表示,他们会定期查看路灯情况,“可能最近都在忙着别的事情,疏忽了没去。”还有工作人员表示,相关区域的路灯不在农村公路43公里的路灯建设范围之内,修复坏掉的路灯,需要做预算、审批、走流程。

镜头之外,围绕这些“睁只眼闭只眼”的路灯,很多人紧张起来。节目播出当晚8点,湖州南浔区善琏镇、双林镇、石淙镇相关条线负责人,南浔区交通局、交投集团等部门负责人悉数当场,集体收看节目,每个人面色凝重。

根据湖州市委书记陈浩“闻风而动、事不过夜”的指示,与会人员在节目播出后立即开始部署,明确整改的主体、标准和时限。第二天,节目曝光相关路段的路灯巡检和维修全面铺开,路灯电箱、线路附近出现了工作人员巡查检修的身影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确保排查发现的问题在一周内完成整改。

以此次曝光为契机,一场由南浔区交通局牵头、联合全区属地的农村公路路灯排查整治工作由此展开,600余条农村公路的两万余盏路灯被全面排查。

一地曝光,全域整改,为何一档节目让他们都动起来了?

《看见》如何“看见”?

2022年6月24日,湖州市召开万人动员大会。大会上,陈浩表示,省、市党代会和市“两会”的召开,解决了“往哪里去”的问题,接下来,湖州应该怎么走?怎么来抓落实?他指出,“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总载体、总抓手。”

最终,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”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应运而生。在陈浩看来,通过主题实践,全方位、多维度、立体化呈现湖州,使湖州成为美丽中国的集成之地、浓缩之地、经典之地,广大党员干部、企业家、人民群众都是参与主体,没有局外人。

由此,包括区县、部门、镇街、企业、干部、群众在内的各个主体被全部动员起来,形成6条“赛道”及相应的闭环管理机制,并设立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领导小组,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,下设办公室(简称:市看见办),从顶层设计上和日常推进中提供动力。

为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广大企业家的创业热情,市看见办以“亲清直通车·政企恳谈会”为抓手,推进“闻风而动、政企同心”。一位湖州民营企业代表坦言,“在湖州,我们深深感受到营商环境日益变好,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,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。”

亲清直通车·政企恳谈会,政府相关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互动交流。图/湖州发布

从区域发展来看,湖州基本被万亿级城市群包围,但陈浩强调,湖州既要 GDP,又不唯GDP,既要把经济搞上去,又要让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同步提升。在他看来,只有“闻风而动、政企同心”还不够,还要让广大党员干部“闻风而动、事不过夜”,要让老百姓看到舆论监督的力量,也让老百姓看到党委政府诚恳接受监督的态度。

就在万人动员大会召开的同一天,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《看见》栏目同步上线。对此,陈浩表示:“我们既要曝光治理短板的问题,也要曝光干部作风的问题;既要全力解决个性问题,又要推动解决共性问题;既要注重即期的整改实效,更要注重举一反三的常态长效,以更大力度来回应百姓关切,赢得更多群众点赞。”

《看见》栏目。图/湖州发布

如何实现这个目标?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是关键。

“栏目的运行相对独立,不跟任何经营活动挂钩。”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时政要闻部主任黄珺说,在相对“真空”的环境下做舆论监督,才有可能保证公平、公正、客观,“不会受到各种东西的干扰。”

黄珺介绍,目前《看见》栏目的工作人员由传媒中心的精兵强将组成。对他们来说,抓取新闻线索是工作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为此,栏目构建起由部门、区县和群众组成的三重线索来源。

其中,包括市文明办、生态环境局、建设局、综合执法局、安委办(消安委办)等11个事关社会民生的重点部门都纳入到线索来源征集范围,每周三报送3条以上线索,由栏目来判断是否具备新闻价值。

“比如,市执法局报送了一条有关废弃线杆在街头没人管的线索,看似是很小的一个现象,但在全市普遍存在。”黄珺说,这个问题由来已久,湖州市街头的大量电线杆由于竖立太久且归属不清,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,影响市容市貌。

湖州街头废弃的电线杆。图/南太湖号

节目播出当晚,市执法局立即宣布整改方案,主体明确的电线杆由责任单位负责拆除,主体不清的电线杆根据高度的不同,分别由电力部门统一拆除和城管办协调通信公司拆除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“一地曝光、全域整改”的原则,截至今年2月,湖州拔除25300根废弃线杆,实现全域动态清零。

透过此次行动,舆论监督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。通过《看见》栏目,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,拔掉的是街头上的电线杆,树立起来的却是老百姓对政府的好感和信任度。

在由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重点打造的官方APP“南太湖号”上,有一个“我要曝光”功能键,点击进去,每个用户都可以就具体事件上传文字图片进行曝光。

“我们接到曝光线索会转交给相关部门,然后部门在后台进行回复,回复率、满意率全网公开晾晒。”黄珺说。在“民声大数据”的统计中可以看到,截止目前,湖州市民在这个平台上已累计曝光4100余次,各区县和部门的答复率100%,满意率保持在92%以上,“能做到这么透明,我觉得也是思维上的一个突破。”

这个突破,既来自于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,也是政府转变作风的要求。在陈浩看来,主题实践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,需要全市上下对标六条跑道,踊跃参与、实干争先,尤其需要广大干部的作风转变,“迅速紧起来、跑起来、热起来,实打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”

2023年6月24日是节目首播一周年。一年来,节目共播出二百余期,全网总阅读量超2.6亿,7000多万人次参与节目互动。

随着《看见》栏目对民生问题的持续跟踪和关切,栏目组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:“我们在整个监督报道的过程中,发现很多事情既要找到客观原因,也要找到人的主观原因,很多时候主观因素恰恰能推动问题的解决。”

一次,《看见》栏目记者去湖州某地搜集线索,遇到两位社区工作人员,正准备进行采访了解一下情况,没想到两位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对记者说,“下班了,我们吃饭去了。”此时刚过11点,还没到中午下班时间。节目播出时,这一幕被原汁原味播了出去。经此一事,基层干部面对镜头时明显更加诚恳。

这也成为湖州市委市政府重视《看见》栏目的重要原因:把栏目作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抓手。为此,栏目和主题实践的考核激励制度挂钩:如果是区县和有关部门自己报送的线索,问题曝光后报送单位不会被扣分。如果是栏目组主动发现未报送的问题,相关部门和属地会被考核扣分。这也激励政府部门勇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通过群众举报、区县和部门自曝,很多干部工作作风不到位及沉积已久的问题得到了扭转,舆论监督的杠杆极大地撬动了社会治理的能效。陈浩认为,只有政府有关部门真正“看见”问题,问题才能被有效解决。他表示,监督只是外因,更关键的是干部群体的内因,“设立区县赛马、部门承诺、乡镇打擂和即时激励等机制,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内生动力。”

黄珺透露,市政府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在一个工作群里,实时关注着栏目的线索报送和相关反馈,给栏目发展和问题整改提供了具体的支持和保障。

“《看见》栏目是我们党委推进的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栏目,政协围绕栏目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,人大也能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,结合起来就拧成一股绳了。”陈浩表示。

今年以来,为了持续放大栏目影响力,扩大社会参与面,栏目组特别招募1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市民,组成市民观察团,每月一次开展实地探访活动,重点聚焦民生热点,通过现场调研、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,对《看见》栏目曝光后的整改效果进行现场监督和把脉献策。

首批市民观察团成员接受聘书。图/湖州发布

陈浩指出,去年6月以来,湖州通过开展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”实干争先主题实践,推动全市上下气更聚了、心更齐了、势更强了,呈现出许多可喜的变化。一年来,湖州“看见”了干部作风的转变,“看见”了城市发展的蝶变,“看见”了营商环境的蜕变,“看见”了幸福生活的质变,“看见”了引流聚流的裂变,湖州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影响力、竞争力持续提升。

不仅“看见”,也要“听见”

如果说《看见》栏目给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提供了一对锐利的“眼睛”,倾听民声民意,还需要一双灵敏的“耳朵”。

在湖州市信访局12345政府阳光热线办公大厅,一排排话务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。每个人带上耳机,就进入一个独立的空间,为拨通热线的群众答疑解惑。正前方的大屏上,实时显示着接通话务量、等待量等数据,以便高效调配。

忙碌的话务员。图/湖州发布

吴兴区八里店镇的方先生向12345热线反映,小区经常有私家车停放,造成出行困难。他多次向物业和相关部门反映,但事情仍未得到有效解决。接到投诉,12345接诉即办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。

经过多方排查,工作人员发现原来是开发商代建道路尚未移交,导致相关部门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相应的执法依据,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,导致私家车乱停乱放。经过多个部门协调,目前道路验收完成第一步,满足所有安评条件后,马上会办理移交手续。交警也建起隔离栏,禁止私家车随意停放,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
“闻风而动,接诉即办”,是湖州市委市政府强化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重要抓手之一,目的就是通过这条热线让每个社情民意都能被关注,每个百姓期待都能被重视,每个民生问题都能被解决,核心只有一个:以百姓之心为心。

据了解,湖州“12345热线”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。在湖州市信访局12345政府阳光热线中心副主任胡斌看来,这条热线的规模和影响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,需要长时间的沉淀。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以“线”为桥、以“线”连心。

胡斌介绍,浙江省信访系统包括信、访、网、电4个渠道。“老百姓要有个地方去说说理,我们可能是最快捷的地方。”他表示,12345热线目前是反映民生问题频率最高的渠道之一,来电量占整个信访局的96%以上。

在此基础上,针对接到的诉求,陈浩还对湖州市12345热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落实好2小时、24小时、3天、7天和10天的五级处置模式。

作为社会治理系统中灵敏的末梢神经,12345热线每天要接到大量诉求,一年大约接收到六七千条,其中大量是老百姓的个性化诉求:水管坏了、窨井没盖等等,能办的马上就办。而针对另外一些涉及到部门协调、行政投诉或法定程序的诉求,也尽量缩短时间、提升效率,办结率、满意率都明显提升。

“我们现在围绕‘接诉即办’的总体要求,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,让老百姓满意,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胡斌说。

与此同时,12345热线也是《看见》栏目的重要线索来源,对于久拖未结又事关民生的诉求,热线会连线栏目进行曝光,以更有力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。

以百姓之心为心

正如陈浩所说,12345热线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,折射的是党委政府的“治理短板”,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“百姓情怀”。一条热线,把群众和干部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事实上,不管是《看见》栏目,还是12345政府阳光热线,都是舆论监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表现。很多时候,舆论宣传似乎只是在外围“呐喊”,没能走进治理的中心。通过实干争先主题实践,舆论监管得以从幕后走向台前,连接民声民意,与政府施政、干部考核形成闭环。

黄珺对记者笑称,《看见》栏目最好的效果是“报无可报”,“事情都做好了,也就没有舆论监督什么事儿了。”

立足本土化,在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总抓手下,湖州将舆论监督、群众监督有机结合,倾听民声、传递民意,赋能社会治理,使得各个属地和部门工作更加透明,为民服务更加高效。

“实事求是地讲,现在哪个老百姓早晨醒来会关心GDP是多少?大家想的可能都是口袋的钱包鼓不鼓,路上的交通堵不堵,医院的挂号难不难,孩子的成绩好不好,这些都是生活中影响他们幸福感最直接、最具体的事。”

在他看来,干部必须始终把公共性摆在履职尽职的第一位,“我们的广大干部,除却职务,大家都是普通人,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来自哪里,时刻不能忘记生活的琐碎真实,时刻不能忘记滋养平民情怀,让实干争先闻风而动成为我们湖州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标识。”

作者:李权云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